第一次工業革命:機械化
時間:18世紀60年代至19時間中期(大概是1760年至1850年)
特點:瓦特改良了蒸汽機,從而開創了以機器代替人工的工業浪潮。第一次工業革命使用的機器都是以蒸汽或者水力作為動力驅動,首次用機器代替人工,具有非常重要的劃時代的意義。
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化
時間: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大概是1870年到1900年)
特點:第一次工業革命中,使用蒸汽和水力的機器滿足不了人類社會高速發展的需求,新的能源動力和機器引導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得益于內燃機的發明和電的應用,電器得到了廣泛的使用。此時的機器有著足夠的動力,汽車、輪船、飛機等交通工具得到了飛速發展,機器的功能也變得更加多樣化。由于電話機的發展,人類之間的通訊變得簡單快捷,信息在人類之間的傳播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
第三次工業革命:自動化
時間: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大概是1950年到今天)
特點:第三次工業革命相對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了更加巨大的變化。不再局限于簡單機械,原子能、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人工材料、遺傳工程等具有高度科技含量的產品和技術得到了日益精進的發展。以互聯網為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幾乎把地球上的每個人都聯系了起來,工業中的生產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機器人。人類在這個時代的“野心”不再局限于放眼所及的地球,而是星辰大海,并且在航天技術的高速發展下得到了實現。
第四次工業革命:智能化
時間:2010年7月,德國政府通過了《高技術戰略2020》,把工業確定為十大未來項目之一,到今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成就并沒有覆蓋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規模。我們現如今應處于第三次工業革命到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的過渡期。
特點:在《高技術戰略2020》中,德國政府希望在未來10-15年的時間里,最大程度地實現生產的自動化。物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承擔核心技術支持,越來越多的機器人會代替人工,甚至是完全替代,實現“無人工廠”。
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到來,信息正在改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