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繼20世紀80年代大型計算機到客戶端一服務器的大轉變之后的又一巨變。用戶不需要了解“云”中基礎設施的細節,不必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也無須直接進行控制。云計算服務的提供方式不同,包括SaaS(軟件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和LaaS(基礎架構即服務)等形式。
這些服務能力不再是簡單的技術服務更新,而更強調基于互聯網的服務能力輸出。例如騰訊云的云技術并非信息技術的簡單迭代,而是基于騰訊大生態,基于游戲、社交等海量互聯網服務的經驗,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提供服務,最初從LaaS出發為全球客戶提供基礎云服務,接著快速將云服務能力拓展到更強調開放的PaaS和SaaS層面,引入各行各業的服務商,為開發者和企業提供更完整的云服務。
對于用戶而言,云計算顛覆了他們使用IT資源的傳統模式,同時還顛覆了內部業務的運作模式,給IT決策者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比如酒店集團如果對整體IT資源進行云化,可以快速推動每家門店的開店進程,同時降低門店的人員配比等管理成本。比如鋼鐵公司的整體數據放到云端,可以加強各業務鏈條的協同,將每份訂單的進展全程開放給終端客戶。

大數據分析常與云計算聯系在一起,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于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于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即在于提高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從技術看,大數據與云計算就像硬幣的正反面。大數據必然無法用單臺計算機進行處理,必須采用分布式云結構,特色在于對海量數據進行分布式數據挖掘,但必須依托云計算的分布式處理、分布式數據庫和云存儲、虛擬化技術、數據挖掘電網、可擴展存儲系統等。